您好,欢迎访问山东省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官方网站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之二:冀鲁豫根据地形成之前的边区抗日形势

时间:2019/9/26 点击:3545

(二)冀鲁豫根据地形成之前的边区抗日形势

1937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不久,经党中央批准,中共苏鲁豫皖特委在费县高桥镇成立,郭子化任书记,隶属中共河南省委领导,统领苏鲁豫皖边的抗日工作。193710月下旬,国民党成立了由李宗仁任主任的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聘请苏鲁豫皖的知名人士担任委员,经与李宗仁谈判,郭子化以地方名流身份被聘为总动委会委员,从而建立了合作抗日的统战关系。

19379月,鲁西北特委负责人刘仲莹、徐运北根据中共山东省委(以下称山东省委)指示,在鲁西北组织抗日武装 。10月,在我党的积极努力下,经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多次谈判,共产党员张北华、赵健民、潘复生、彭建华、冯起、崔子明、王从吾等在押政治犯获释。党组织随即安排他们分赴各地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活动。赵健民回到家乡冠县后,经与冠县工委的冯才干、许梦侠、沙延孝等商定,建立了我党领导的鲁西北抗日游击队,有150多人和枪支。彭建华、冯起出狱后,回家乡恢复中共邹县县委,并建立起一支抗日游击队,很快发展到200多人。193711月,山东省委决定在鲁西南和(微山)湖西地区建立鲁西南工委(翌年5月改为鲁西南特委),白子明(白学光)任书记,孙衷文、江明任委员,负责领导济宁、金乡、鱼台、单县、成武、曹县、定陶、郓城、菏泽、巨野等县的抗日工作。12月,冯起、步云亭、彭建华在山东省委派去的张若林、王见新帮助下,在邹县组建了鲁南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人数约300人,冯起任总队长。邹县县委还在济(宁)东、兖(州)南、邹(县)西和鱼台一带,组织起有近百个村民参加的抗日自卫团,冯起任团长,彭建华任政治委员,团员约2000人。

1937年底至1938年春,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下,华北重镇太原、济南相继沦陷,国民党军队向南溃退,地方政权瓦解,使平汉、津浦、陇海、石德四大铁路之间的广大地区成为无政府的“真空”地带。中共河北省委和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及北方局指示,深入这一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为创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在鲁西北地区,省委鲁西北特委根据上级指示,同国民党山东第六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建立统战关系。一方面协助范筑先收编各地的游杂武装计3万余人,将山东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改称鲁西北抗日游击总司令部,范筑先任司令员;另一方面,创建了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9个支队,约1万人。

在泰西地区,泰安、宁阳、肥城、长清等县的共产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在日本大举侵华后,组织了几支抗日游击队。1938111, 共产党员王仲范、张魁三、张韶三领导的游击队和共产党员李文甫、徐麟村以及进步人士葛阳斋组织的游击队与夏张镇起义武装会合,成立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张北华任主席,葛阳斋任副主席,原静沧任政治部主任,共200余人,同年3月,发展到2000余人,1000余支枪。在32346国民党第五战区迎击日军进攻鲁南的台儿庄会战中,根据国共军队商定的配合行动计划,该自卫团在泰安以南进行破袭战,炸铁路,毁桥梁,颠覆敌弹药车一列,毙伤押车日军20余人,致使敌10余天不能通车,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同年2月,共产党员刘星根据鲁西南工委的指示,在东平县工委书记万里和回汶上县进行抗日活动的济南齐光中学教务主任陈伯衡等配合下,动员百余名青年教师、学生和农民等,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汶上县人民抗日自卫队。4月,根据鲁西北特委决定自卫队编为范筑先部第十支队挺进队,后编为第十支队东进梯队,共1000余人,陈伯衡任司令员,刘星任政治委员,邹鲁风任政治处主任。11月,东进梯队开赴大峰山区,与在东阿一带活动的顽固派郁仁治进行了坚决斗争。 

在鲁南,19385月下旬,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决定利用从第五战区争取到的抗日义勇队的番号,在丰县、沛县、萧县、砀山等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并将沛县、滕县、临城、峄县等地的抗日武装合编组建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下辖3个大队,共600余人,张光中任总队长,何一萍任政治委员。总队成立后,在临城、韩庄一带破坏铁路,打击敌人,后转移到鲁南抱犊崮山区,成为鲁南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1938年上半年,鲁西南工委在单县、曹县、金乡、鱼台,单县、郓城等县党组织还举办抗日救国训练班,并组成抗日自卫团。同年5月,中共金乡县工委王鉴览、翟子超、耿荆山、秦和珍等人成立抗日游击队;曹县西北义合乡共产党员郭心斋组织成立了抗日自卫大队,郭心斋任大队长曹子端任副大队长,队伍迅速扩大到300多人。10月,自卫大队改编为范筑先部第35支队,活动于曹县、考城一带。11月下旬,支队改用冀鲁豫五支队番号。11月中旬,日军进攻聊城。大峰山独立营和第十支队机枪营的大部分队伍奉命支援聊城,在东阿一带活动的顽固派郁仁治趁机派嫡系部队进犯大峰山区,企图控制这个地区。留守大峰山区的独立营长曹鸿胜指挥仅有的1个连的兵力,机智灵活作战,将进犯的郁仁治部1个连全部缴械。郁仁治恼羞成怒,随即调集其全部兵力1000余人向大峰山进攻。独立营立即向泰西特委和自卫团告急,特委和自卫团决定坚决反击郁仁治的挑衅。自卫团立即调集全部力量和第十七支队开赴大峰山区。经过1天激战,消灭郁仁治1个营,郁仁治带领残兵败将逃到肥城县西部的演马庄。

    193812月,根据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的指示,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第六区第十支队东进梯队、大峰山独立营等部,在大峰山区南黄崖合编为八路军纵队第六支队。刘海涛任司令员,何光宇任副司令员,张北华任政治委员,马继孔任参谋长,李冠元任政治部主任,程重远任后勤部长。支队下辖3个团、一个独立团,3个独立营,1个特务营,共计4000余人,1000余支枪。同时,建立了军政干部学校,任仲夷任校长,冯乐进任政委。整编后,支队开赴东平、泰山、肥城一带山区,发动群众,扩大武装,积极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

在湖西、徐西北、鲁西南地区,1938年上半年,鲁西南工委在单县、曹县、金乡、鱼台,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在丰县、沛县、肖县、砀山等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19382月,中共单县县委在张寨抗日骨干训练班基础上建立了抗日自卫团;金乡县工委发动的抗日武装,与巨野县董楼开明士绅董世明之子董元的武装会合,共百余人,陈笃卿、董元任正、副司令,马霄鹏任政治部主任。同年3月,中共郓城中心县委在郑集举办三期抗日救国训练班,训练青年百余人,因学员以窝窝头为主食,被群众称为“窝窝头队”。以此为基础,组成40余人的抗日自卫团,负责人为高启云、张敬一。

19384月,马霄鹏、郭耕夫与进步人士聂峨亭合作,在鱼台成立抗日救国司令部,后又建立抗敌自卫团。同年5月,中共金乡县工委王鉴览、翟子超、耿荆山、秦和珍等人成立抗日游击队;曹县西北义合乡共产党员郭心斋根据曹县县委决定,带领18人去范筑先部第十支队教导队受训归来后,成立了四五十人的抗日自卫大队,郭心斋任大队长曹子端任副大队长,队伍迅速扩大到300多人。10月,自卫大队改编为范筑先部第35支队,活动于曹县、考城一带。11月下旬,支队改用冀鲁豫五支队番号。

19383月,郭子化、张光中与李明扬多次交涉,争取到的第五战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的番号。519徐州失守后,李贞乾在丰县,郝中士在沛县,尹夷僧在砀山,何光友在萧县,鲁雨亭在永城,也都纷纷建立了抗日武装。5月下旬,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决定,利用抗日义勇队的番号,将沛县、滕县、临城、峄县等地的抗日武装合编组建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下辖3个大队,共600余人,张光中任总队长,何一萍任政治委员,韩文一任参谋长,孙俊才(王见新)任政治部主任。总队成立后,在临城、韩庄一带破坏铁路,打击敌人,后转移到鲁南抱犊崮山区活动,成为鲁南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

同年610,李贞乾、王文彬等率丰县、沛县、单县、砀山部分抗日武装共250余人,进驻丰县城南渠楼。次日,宣布成立“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为在鲁西南地区建立一支统一的抗日武装,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和鲁西南特委调集丰县、沛县、单县、砀山、铜山、萧县、金乡、鱼台等地的武装1000余人,于6月底在丰县东南华山镇尹小楼会师并进行整编,李贞乾任总队长,王文彬任政委,祝良银任副总队长,孙叔平任政治部主任,张如任参谋长。同年12月,二总队改编为山东纵队挺进支队, 陆续扩编至23个大队,5000余人。19391月,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成立,挺进支队编入苏支。这支部队在沦为敌手的徐西北地区及陇海、津浦路两侧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为湖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11月至19381月,直南、豫北的党组织一方面发动群众抗日救亡,扩大抗日武装;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河北第十区(濮阳)专员丁树本合作抗日。此后,在直南特委的推动下,各抗日救亡团体纷纷建立,并经过民主民生斗争建立了一些村政权。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七路516号汇统大厦A座17楼 电话:0531-82666526 1596669393  邮箱:sdlcqw1950@126.com
山东老区网|山东革命老区网|山东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 版权所有  
© Copyright©2018-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56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