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只要提起朱老大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不自觉竖起大拇指。
临沂人对朱老大敬佩,不光是她企业生产的糖葫芦和饺子好吃,更在于她心肠好。
朱老大的本名叫朱呈镕,是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20年前,朱呈镕从临沂毛毯厂下岗,要强的她为了不叫人看不起,创业的时候她给企业取名“朱老大”。不过现在,她更偏爱别人称呼她“朱妈妈”“兵妈妈”。
作为传承沂蒙红嫂精神的接棒人,朱呈镕一拥军就是15年。这18年里,她10年未在家与家人过过春节,都是在部队与战士们在一起;这15年里,她在部队认下了2000多个兵儿子,每一个兵儿子她都能记起“他是谁”。
在临沂这个沂蒙精神丰厚的土壤上,朱呈镕从小就向往部队,虽然“当兵”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但下岗后,沂蒙精神却成为支撑朱呈镕百折不挠去创业的最大力。1998年,她先是抵押了房产换得5万元的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带领下岗失业职工创办了人力脚蹬三轮车运公司。后又在一次拜访红嫂回来的路上,买下了一位“老八路”2万多斤滞销山楂,为了不让山楂烂掉、浪费掉,朱呈镕经过数百次的实验,研究出夹心冰糖葫芦,取名“朱老大”。
过去十几年里,朱呈镕从“中国西口第一哨所”之称的阿拉山口边防哨所到西藏边陲,从非典一线到抗旱打井,从黑瞎子岛、鸭绿江畔、青藏高原到三沙市等等,她的拥军支前的足迹已经遍布大半个中国。多年拥军路给朱呈镕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其中让她终身难忘的一次经历是2003年非典。当年,非典疫情发生后,朱呈镕从电视上看到北京小汤山医院有位女战士不幸感染了非典,牺牲时连一个盒饭都没有吃完,看完这则消息后,朱呈镕心疼地流下了眼泪。于是她立刻组织车辆,带着5000公斤水饺,连夜出发,送去北京小汤山医院。朱呈镕的队伍是唯一一家送食品的企业,原本担心食品会被拒收,但看到部队战士们都争相去“抢”饺子时,朱呈镕落泪了,她来对了。过后,一位首长紧握着朱呈镕的手,然后给她深深地敬了一个军礼。
2008年,南方遭遇雪灾。朱呈镕在电视上看到年轻的士兵们抗击雪灾,双手和脸颊冻得通红的站在雪地里,她又一次坐不住了。公司员工竭力阻拦,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并且眼看着春节到了。但她仍然坚持连夜奔赴河南信阳,好让士兵们在除夕夜吃上热气腾腾的饺子。经过800公里的行程,朱呈镕终于在大年三十下午4点到达了部队,给抗雪灾的士兵们送去了5吨水饺和60箱汤圆。很多士兵感动得热泪盈眶,亲切地称呼她:“兵妈妈”。
拥军路给朱呈镕带来的许多感动,但也让她经历了不少磨难也吃了不少苦。曾有一次,她因脚伤需要立刻做手术,但因为此前答应要去拥军,朱呈镕便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暂时放弃手术,前去东北拥军。但由于脚趾骨头断裂,疼痛已让朱呈镕浑身直打哆嗦,即便这样,朱呈镕仍然坚持第二天又乘坐6个小时的火车赶去鸭绿江。那是第一次让朱呈镕觉得,快要撑不下去了。
一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在拥军,每年拿出企业净利润的30%用来拥军,军人去“朱老大”品牌旗下的饺子村吃饭都能打折,立功的战士还免费。但这些在朱呈镕眼里都算不得什么,比这些更重要的是精神拥军。
部队里许多年轻士兵都是80后、90后,他们当中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为了能够让他们更安心地在部队服役,这些年下来,每到一处,朱呈镕都将沂蒙精神和红嫂精神传递到军营,做报告60余场。“我想让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时刻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朱呈镕说,拥军与做企业一样,也需要创新,不能生搬硬套。物质拥军是基础,精神拥军、文化拥军才是更深层次的拥军。
10多年拥军下来,朱呈镕俨然变成了一个“百事通”。她热心地帮助士兵们介绍对象开办相亲会,耐心地为遇到郁结难舒的战士化解苦闷,频繁地为困难士兵病难家属送去慰问物品和慰问金,她还给设施较差的部队送去电视、空调,为退伍的伤残军人订报纸,为条件艰苦的边防送去小太阳能发电等等。
心细的朱呈镕坚持自己走到每一个部队,她说:“让别人去,我也不放心,只要我自己去,我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马上解决。”
在朱呈镕眼里,拥军并不只是在一味的付出,其实也在获得。她把从部队学来的军事化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到了企业管理中,把部队的严格化融入到对食品安全的管控中把企业做大做强。
朱呈镕有一个心愿:到了80岁,她还要去拥军。